第十一章  AREMOS/Windows Table 制表的简介

<回「入门讲义」>

 AREMOS/Windows 表格制作 (Interactive Table),提供下列功能:

  • 可直接从数据库叫出数据到表格。

  • 可修改表格上的数据,并可存回数据库中。

  • 可在表格上加入说明文字。

  • 可以用工作底稿方式进行横列 (rows) 或纵行 (columns) 运算。

  • 可以储存表格,供往后修改或打印用。

 

11.1  表格步骤

表格之制作,首先须进入表格画面,其步骤为:
          操作鼠标
        Tools → Table → File → New (或按工具栏中的
Table 制表工具)
        即可进入新的表格画面。选 File 栏可点出您的所需的档案或新编个档。

 <回页首>

 

11.2  表格画面

进入表格画面后,可以从屏幕上看到由「时间 (Data) 轴」及「变量 (Label) 轴」所为成的表格区 (Table section),其中时间轴,位于屏幕上方之反白空格(编号由左至右增大),系用来定义纵行数据之时间;变量轴,位于屏幕左边之反白空格(编号由上至下增大),系用来定义横列数据之变量名称;表格区是表格的本体,为输入数字及文字的地方。表格打印时,只会印出表格区内的数据,时间轴及变量轴内的设定是不会随同印出。

时间轴与变量轴之位置亦可互调。惟屏幕上方反白空格至多容纳 240 个字母,而屏幕左边反白空格则至多,允许 120 列 (rows),而上面反白空格则至多允许 50 行 (columns),如图 11.2。

任一时间纵行与变量横列之交叉处,称为数据点 (cell)。数据点式表格中用来键入数据数字或从数据库叫出数据数字的位置。至于说明文字,可在表格中之任意加入。

 

【图11.2】

 

 <回页首>

 

11.3  基本表格的设计  

首先我们先练习基本表格的设计。先把鼠标移至您想要求东西的地方,按左键一下,即出现格子(及前所叙的数据点)。在此格子内,您即可输入您要的东西,当填完后,要到下一个格子,可将鼠标移至下一个格子,点一下,即可在输入你所要的东西。

主要的功能按键:

    F7 : Edit Row (编辑横列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清除资料,而此列还在 : clear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删除数据,同时此列不见了 : delete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插入资料,比以前多了一列 : insert Before

    F8 : Edit Column (编辑纵行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清除资料,而此行还在 : clear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可删除数据,同时此列不见了 : delet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插入资料,比以前多了一列 : insert Before

    F4 : Retrive 执行左边变量轴和右边时间轴所下的指令

鼠标点取 Edit → Cut : 可清除此隔的所有东西,或按 ← 键。

至于格子的大小,可用鼠标在 Column1 & Column2 中间,按着左拖曳左方(缩减格子),或右方(增宽格子),或在 Row1 & Row2 中间,按着左键拖曳上方(缩短格子),或下方(增高格子)。其他的 Column 与 Column 之间,Row 与 Row 之间的放大缩小皆是如此。

若想要放大字体或要让字体置中排列,必须 Mark 您要的范围,(按着鼠标左键拖曳到您要的区域,然后放开左键)然后按 AREMOS Tables 里的工具栏 A,进去改一改设定,即可放大。或按工具栏的置中排列,及把整个 Mark 的地方,所有字体全部置中排列对齐。当然若您想整列 (row) 或整行 (column) Mark 起来,只要用鼠标在整列的开头 (1,2,3 ….) 处点一下,即整列都 Mark 起来。整行 Mark 也是如此。

 

 <回页首>

 

11.4  数据取得和设定时间

数据可以由按键逐笔输入或从数据库中直接叫进来。若从数据库中叫进数据,须先开启数据库;亦即进入表格画面前,先 open 数据库。

AREMOS/Windows 允许的数学运算是可在表格变量轴中,用来定义变量的数据。位于屏幕上方(时间轴)之反白空格,系用来定义纵行数据时间。此反白时间空格共有 50 个,只作为定义变量之时间,不会随表格打印出。

 (1)设定时间的方式,是以英文前缀代表数据之频率,如下所示:

年 YYYY           或 YY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:1995、95

季 YYYYQN        或 YYQN         如:1995Q1、95Q1

月 YYYYMN        或 YYMN         如:1995M1、95M1

周 YYYYWN        或 YYWN         如:1995W1、95W1

日 YYYY:MM:DD    或 YY:MM:DD     如:1994:12:20、95:03:10。(2004:3:6、104:3:6)

   YYYYDN        或 YYDN          如:1995D10 

注:2000 年以后可简用 100、101、102…(如 104Q3、104:3)

 连续的时间可以简化用 + 或 – 号表示,如:

85Q1  +   +   +     产生 85Q1  85Q2  85Q3  85Q4

─  ─  ─  86Q4    产生 86Q1  86Q2  86Q3  86Q4

不连续的时间可以简化用 +n 或 – n表示,如:

83A1   +2   +4      产生 83A1  85A1  87A1

 -5    -3   82A1     产生 77A1  79A1  82A1

以上所提的时间设定,式屏幕正上方的时间轴设定。此时间轴 (Date 1:1) 设定不随表格印出,仅用来定义纵行数据之时间。如要使数据时间出现在表格区成为纵行数据之标题 (headings) ,只要用鼠标,在您想要设定的地方按下后,直接 key-in 标题即可,且可用鼠标在最上的 Column 1 和 Column 2 间,去拖曳格子的大小宽度(或 Column 2 和 Column 3 中间,以此类推,各取所需)。下一节,图 11.5 的编辑报表即是范例。

 (2)因为在进入 Table (表格)画面前,已先在主画面 AREMOS Command 下 open 了数据库 (niaq),且之后在进入 Table 画面后,先在时间轴上 (Dates 1:1)设定了时间 (1988:4~1989:3),然后下一步骤,就是叫取数据来制表啰!用鼠标操作如下:

Transfer → Get Series Name → 在Bank:处选 niaq(在Select Series Objects 画面下) → 选Q (在 Version 处)用 Ctrl-鼠标→ 选 cg,cp,cpbev → OK →按 F4 执行。(如图 11.4.2 )

 (3)用工具栏上的 printe r印出 output 即可。但记住,此打印出的画面只有空白里所出现的文字或数字。而上方的时间轴及左边的变量轴皆不会印出。

 ※注:图 11.4.2 就是一个范例 (但别忘了之前要 open 您的数据库),最后要按 F4 键 (retrieve) 执行。

【图11.4.2】

  

 <回页首>

 

11.5        编辑报表及数学计算公式  

上一节的数据取得和设定时间,是最基本的拿数据制表的方法。但读者应之,当图 11.4.2 打印出 output 时,只有 data 显示,换句话说,只有白色空格里的东西才打印出来,而时间轴 (Date 1:1)及变数轴 (Label 1:1) 里的符号皆不打印。所以您必须在此 Table 上,必须编辑文字,叙述变量轴上的每一笔项目 (objects) 即时间轴每一笔时间代表的意思。

在图 11.5,是个编辑报表,也是个范例,此 AREMOS/Windows 的制表 (Table) 功能很类似 Microsoft 里的 Excel 软件(电子表格)。不但可以调整格小长宽(用鼠标在 column 与 column 处,及row 与 row 处),且可画格子(用工具栏里的格子图样),不过记住,要先 Mark 范围。

至于特殊的数学计算公式,我们以下即将一一介绍。位于屏幕左边之变量轴,除可键入单个变量名字外,亦允许输入数学表达式。记住执行 (retrieve) 要按 F4 键。  

=Sn1..n2

加总第 n1 列至第 n2 列资料。如 gdpcpcpbev 分别位于第 234 列,若在某列变数轴键入 =S2..4,可得该四列之加总。

 

=Rn

在某列变数轴键入 =R4*R6,可以得到第 4 列与第 6 列相乘之结果。若 =R4*R6,可得到相加结果。若 =R4/R6,则可得相除结果。

 

=Cn

在某行时间轴键入 =C5-C8,可以得到第 5 行与第 8 行相减之结果。

 

=n

整列产生相同之 n 值。

 

=p(Rn,Cm,x)

等比 (projection) 公式。以第 n 列变数轴与第 m 行时间轴交叉之数据点为起始值,随时间轴之时间改变逐一乘以 x 值。

 

=p(Rn,Cm,Rx)

等比 (projection) 公式。以第 n 列变数轴与第 m 行时间轴交叉之数据点为起始值,随时间轴之时间改变逐一乘以第 x 列之数值。

 

=i(Rn,Cm,x)

等加 (increment) 公式。以第 n 列变数轴与第 m 行时间轴交叉之数据点为起始值,随时间轴之时间改变逐一等加 x 值。

 

=i(Rn,Cm,Rx)

等加 (increment) 公式。以第 n 列变数轴与第 m 行时间轴交叉之数据点为起始值,随时间轴之时间改变逐一等加第 x 列之数值。

 

 

 

【图 11.5】

※注(1):图 11.5 就是一个编辑报表的范例,而且左边的变量轴也使用了数学计算公式(但别忘了之前要 open 您的数据库),最后要按 F4 键 (retrieve) 执行。

  注(2):当 Table 的 output 已形成,可自己储存此表格,扩展名是 (.tbl),以方便下次叫出来修改。

  注(3):在修改完表格上的时间序列数据,要存回数据库 (work bank) 必须特别小心。因为会盖过原来数据库的数据。比如说,你建了如图 11.5 的表格,您储存的文件名叫 TEST2.TBL,则在你的 work bank 里,也就自动形成了 gdp.q、cp.q、cpbev.q、的 series,时间由 2003q1 to 2003q4;如果你在 TEST2.TBL 这个档案中修改了 series(objects) 的 data,然后 save 在同样的TEST2.TBL 档,则 work bank 里的 sereis(objects) 的值就也跟着被修改过。所以尽可能用数据库里的数据来制表,最好不要再修改数据内容。

 

 <回页首>

<回「入门讲义」>